www.sss988.com_www.sss988.com-【体育娱乐】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
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
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
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周海:贴钱做公益的民间救援队队长#标题分割# 在很多人看来,80后青年周海有点“傻”——从志愿者到民间救援队队长,他不仅搭进了自己的大把时间,还把自己辛苦做小生意赚的钱投了进去。可对这件“傻事”,周海却显得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周海加入了海宁海豹救援队,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开始了公益之路。因为自己生意的关系,他经常在海宁桐乡两地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桐乡的志愿者朋友。 2017年12月,他和几个桐乡的朋友自筹资金十多万元,组建了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这是当时桐乡第一个以公益救援为主,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为辅的民间救援队,包括陆上救援、水上救援、潜水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救援等。 除了打理生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队里。他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救电话。在周海看来,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效率。 今年8月11日凌晨1时多,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的队员刚刚结束本地防御台风“利奇马”的工作,因为临海告急,周海自行与临海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带队迅速集结10名已连续奋战36小时的专业救援队员,驾驶3辆汽车,携带2艘冲锋艇,连夜火速赶赴临海救灾。在凌晨3时多的时候,桐乡雄鹰队员抵达灾区,只见一片汪洋。 周海即刻下令救援队员挺进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同时又增派4名雄鹰队员,负责一线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在周海的带领下,经过反复救援转移,桐乡雄鹰队员将被困的100多名临海百姓安全转移到安置地点。 “无论生死,都要送他们回家” 翻看周海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救援现场的照片以外,最多的是不时发布的寻人启事。搜寻走失人口,是目前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最常遇到的事。 今年5月27日,湖州南浔的一名居民找到周海,希望他带队员帮助寻找自己的亲人。此前,当地救援人员已经寻找了2天未果,而此时距离老人走失已经72小时了。当天早上9时,周海立刻带领21名桐乡雄鹰队员赶往事发地。中午11时,全体桐乡雄鹰队员在南浔集合完毕,周海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以及南浔民安救援队对接,随后带领队员们展开搜寻工作。几个小时过去了,天暗了下来,还下起了大雨,老人有可能去的6个区域桐乡雄鹰队员已经搜寻了3个,但是没有任何消息和有价值的线索。周海决定第一天先结束寻找,第二天再继续地毯式搜寻。第二天天一亮,周海带领队员们继续开始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终于在下午4时多的时候,在第6个区域的队员找到了老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不幸遇难。参与搜寻的桐乡雄鹰队员们集体摘帽默哀,随后把老人移交给了当地警方,最后默默离开了现场。 就在大家回队的途中,家属为了表示感谢,直接在微信上给周海转了1万元,但是被周海谢绝了。他告诉家属:“雄鹰是一个纯公益救援队,每次救援不会收老百姓一分钱,不会吃老百姓的一顿饭,喝老百姓的一瓶水。” “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拿一分钱,还要贴钱做公益,周海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质疑,周海笑着说:“小时候,我曾掉进泥沟里,幸亏有路过的好心人把我救起来,但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父母常跟我说,如果没有这个好人,也许我早就不在了。因为别人的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也希望我活着能给以更多人的生的希望。” 为了救援这份“公心”,近两年来,周海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实施救援,他自掏腰包考了国际潜水证、桨板救援证等。同时,周海还与桐乡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警社联盟、联动,共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 在周海的带领下,救援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221人的规模,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也有企业家和自由职业者……平日里,他们干着自己的工作,但只要遇到急需救援的事情,便会在最短时间内集结,组成一支救援队伍。 周海的救援队之家越来越大,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周海却满是亏欠,说起自己的妻子,语速向来很快的周海突然有些哽咽:“我知道她之前其实是不太支持我做这些的,毕竟花费家里这么多钱,而且很多救援是非常危险的。”为了让妻子更多理解自己的这份公益事业,不久前周海第一次带妻子来队里,与大家见面,跟她介绍这几年来的救援事例。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帮助了这么多人,做着这么有意义的事后,妻子也非常支持周海的工作了。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周海说这两年来,队里也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了,“其实我很理解他们,毕竟这样费钱费精力的事很难一直坚持下去,但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公益救援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经不完全统计,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成立以来已实施救援300余次,救援地区从桐乡辐射到湖州、嘉兴等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因自己的帮助而脱离险境,这就是周海从事公益救援的初心。带着这份初心,周海还将继续前行。
通报来了!私用救护车接机 浦东机场多人被处分#标题分割# 12月11日电据上海机场集团官方微博消息,针对“浦东机场员工私用救护车接机”一事,上海机场集团根据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涉事多人进行了处分。 经核查,12月7日傍晚,浦东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科长俞某打电话给消防急救保障部救护车驾驶班驾驶员闵某某,让他安排一辆车到1号航站楼到达层出口处接与他妻儿同行的3名从国外旅游回来的朋友,将3人接驳至浦东机场场区内停车场。闵某某表示现在只有救护车,俞某未提出异议,闵某某遂擅自让同为当班的驾驶员乔某驾驶救护车前往接人。俞某妻儿一行5人过海关后在到达接客区与俞某碰头,俞某安排3名朋友坐上救护车,其携妻儿自行驾车离开,乔某将3人送到浦东机场场区内停车场后将救护车停回车库,3人驾驶自己车辆从停车场离开。 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直接责任人、管理责任人、领导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理。 对直接责任人浦东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科长俞某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行政开除处分,对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救护车驾驶班驾驶员乔某给予行政开除处分,对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救护车驾驶班驾驶员闵某某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对管理责任人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救护车驾驶班班长徐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科长钟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对领导责任人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总经理助理单某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总经理奚某某、党委书记徐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浦东机场分管副总经理张某某进行诫勉并责成其向机场集团党委作出深刻检查。 上海机场集团指出,此事件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暴露出浦东机场在执行特种车辆管理规定上存在严重漏洞,严重伤害公众对救护车的信任,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我们深表歉意。我们将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顿,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通报来了!私用救护车接机 浦东机场多人被处分#标题分割# 12月11日电据上海机场集团官方微博消息,针对“浦东机场员工私用救护车接机”一事,上海机场集团根据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涉事多人进行了处分。 经核查,12月7日傍晚,浦东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科长俞某打电话给消防急救保障部救护车驾驶班驾驶员闵某某,让他安排一辆车到1号航站楼到达层出口处接与他妻儿同行的3名从国外旅游回来的朋友,将3人接驳至浦东机场场区内停车场。闵某某表示现在只有救护车,俞某未提出异议,闵某某遂擅自让同为当班的驾驶员乔某驾驶救护车前往接人。俞某妻儿一行5人过海关后在到达接客区与俞某碰头,俞某安排3名朋友坐上救护车,其携妻儿自行驾车离开,乔某将3人送到浦东机场场区内停车场后将救护车停回车库,3人驾驶自己车辆从停车场离开。 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直接责任人、管理责任人、领导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理。 对直接责任人浦东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科长俞某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行政开除处分,对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救护车驾驶班驾驶员乔某给予行政开除处分,对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救护车驾驶班驾驶员闵某某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对管理责任人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救护车驾驶班班长徐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科长钟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对领导责任人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总经理助理单某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浦东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总经理奚某某、党委书记徐某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浦东机场分管副总经理张某某进行诫勉并责成其向机场集团党委作出深刻检查。 上海机场集团指出,此事件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暴露出浦东机场在执行特种车辆管理规定上存在严重漏洞,严重伤害公众对救护车的信任,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我们深表歉意。我们将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顿,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